第三章:第一次的主动接触 (第2/2页)
叶静追了出来,抬头看着他的背影,“郑然,你怎么了?”
“怎么了?”郑然猛地转头,语气中透出怒气,“难道你看不出来吗?整场答辩里,我就是个摆设!你和林天昊轻轻松松就能搞定一切,根本不用我!”
叶静错愕地站在原地,没有立刻回应他。
“早知道这样……”郑然低下头,叹了口气,“我何必自讨没趣。”
等了很久,叶静说出了一句话,语气平静但格外坚定:“你在试验台前做的每一次测量,我们都用到了,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结果。这不是所谓的‘摆设’。”
郑然抬起头,怔住了。
“我不在乎谁加分多少,我愿意一直和你配合下去。”叶静停顿了一下,语调依然冷静,“但要是你觉得这毫无意义,我们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她转身离开,只留下一缕淡淡的香味。
复赛结果在当天晚上揭晓了。
评审团队宣布他们的小组获得一等奖。公告贴出那一刻,叶静的眼睛轻轻眯了一下,嘴角扬起一个极淡的笑容。林天昊满脸喜悦,兴奋地向叶静伸出手,“都说过了吧,我们的配合水平绝对没问题。”
叶静微微点头,与他轻轻握了握手。
郑然站在一旁,嘴里念叨着“厉害啊”,可心里却充满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一方面,他为这次胜利感到欣慰;可另一方面,他在整个团队庆贺时,始终无法融入其中。他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归功的焦点始终在叶静和林天昊的身上。
“郑然,你站那儿干嘛?过来一起合影啊!”周小勇抢先跑了过来,冲他挥了挥手。
郑然挤出了一个笑容,慢吞吞地走了过去。所有人站在彩旗前合影时,他站在最外围,表情僵硬得像一块石头。
照片拍好后,他满怀心事地跑回了自己的座位,望着窗外出神。他自问:为什么总觉得自己和她之间存在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不仅是成绩、还有那种冷静的气场。
“郑然,你没事吧?”叶静忽然出现在他身后,语气不急不缓。
他本能地坐直,摆出一个不经意的表情:“还能有什么事啊?不挺好的吗?你们俩可太强了。”
叶静微微蹙眉,但没有接话。她停顿了几秒,才说:“还要感谢你,实验部分无误才是我们拿到一等奖的重要原因。”
“那些不过就是按步骤弄出来的,谁都能干。”郑然脱口而出,语气中带了一点赌气的味道。
叶静盯着他看了几秒,开口却不再那么冷静:“你总是这样。把自己定位在最不重要的位置,连我想夸你,你都觉得是多余的。”
郑然一怔,似乎没想到叶静会这么说。
“我从来都不觉得你是无用的。”叶静轻声说道,目光柔和起来,“反而是你自己,太习惯低估自己了。”
她话音刚落,评审老师就走进教室招呼他们去领奖。叶静没有再多说什么,起身便跟着其他人离开了。郑然蜷缩在座位上,手撑着短发,深呼吸了一口气。
**“她这是在安慰我?”**郑然茫然地想着,心里却不由得泛起一阵前所未有的暖意。
复赛结束后的一周,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郑然原本是这次运动会的替补选手,按惯例来说,他大可以省力窝在观众席打打发呆。
然而,就在比赛项目过半的时候,广播里突然传出一条通知——男子400米跑的主力选手林天昊因为腿部抽筋,不得不临时退出比赛,于是轮到替补队员的郑然顶替上场。
“什么?!让我跑?”郑然的耳朵霎时竖了起来,“老师,不带这么玩我的吧。”
体育老师对他翻了个白眼,“郑然,你是唯一的替补,别废话了,快去检录区准备!”
郑然垂头丧气地去了检录区。他深知自己运动不差,但心里却隐隐感到紧张,毕竟400米并不是短跑,还需要一定的耐力。检录时,他无意中瞥见观众席靠前位置的叶静,她低头在写着什么,似乎还一边回答同学的交谈。
**“至少让她看到,吊车尾也有能跑出头的时候。”**郑然暗暗给自己打气。
随着发令枪声响起,他竭尽全力冲刺,不断超越旁边的选手。他感觉肺部像燃起火焰,但更多的是那种争强好胜的劲头支撑着他。最后50米,他几乎是用拼尽全力的姿态冲过终点,成了第四名。
虽然没有跻身前三,但那样的表现已经超出了大家对郑然的预期。他喘着气走下赛道时,看到叶静从观众席起身朝他走来。
“跑得很努力。”叶静递给他一瓶水,声音带着那种冷静却真实的赞许。
郑然接过水瓶,抹了一把满是汗的脸,笑着说:“还说你不在乎,我看到你看向这边了,大概是替林天昊遗憾吧?”
“不,我只是在想。”叶静顿了顿,目光落在他通红的脸上,“原来你比我想象中能坚持。”
一句“能坚持”的评价,郑然听在耳里,却觉得有种特别的分量。他怔了一下,不再开玩笑,而是低声回答:“谢谢。”
运动会结束的第二天,班里开始围绕着比赛成绩议论纷纷。周小勇跑回座位后一脸八卦的凑到郑然旁边,“哎,我听隔壁女生说,叶静夸你跑得不错,而且她还特意下去给你送水?真的假的?”
郑然嘴里的牛奶差点喷出来,“胡说八道,那不是谁都能去嘛!”
“可她偏偏单独去找你。”周小勇嘿嘿一笑,压低声音说,“小郑同学,我这可是发现苗头了。你要是喜欢叶静,别憋着啊。”
“我……”郑然被他说得脸红了,一时间说不出否认的话。
这一瞬间,他自己都模糊了内心对叶静的情感——既是单纯的钦佩,也是那种希望被对方进一步认可的渴望。
可他终究没有再接腔,只是默默收拾书包,转移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