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 大家好,关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解释”

大家好,关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解释”

大家好,关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解释” (第2/2页)
  
  坦克炮要承受很高的膛压,如果钢质密度不均匀,密度大的部分就相当一块“杂质”,剧烈震动后会以“杂质”为中心在周围产生细小的裂纹。
  
  随着一次又一次开火,这裂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炸膛。
  
  单壁自紧。
  
  火炮炮管是有厚度的,在承受膛压以及受热膨胀时,内圈受热更多膨胀更大,外圈受热慢而少,膨胀小。
  
  另外还有角度的因素:即便是同样受热,内层炮管只扩张一点点,外层炮管也需要扩张更多才能与其适应。
  
  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可以这样想,相同的角度对应的内圆和外圆的弧长是不一样的,内圆只要膨胀一点点,就会将外圆撑开撑裂。
  
  单壁自紧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它让炮管内外密度不一样,使它由外往内自紧。
  
  于是,当开火及炮管受热膨胀时,就会与“自紧”抵消掉一部分扩张力,使炮管不易炸膛增加其寿命。
  
  )
  
  这两项技术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的全球只有3.5家,鬼子多次希望能自研但最终都以炸膛告终。
  
  但为什么这种滑膛炮一战时就能有?
  
  综上所述,这两项技术是为了减少炸膛提升寿命用的,与能不能打没有关系。
  
  更何况……
  
  坦克炮和坦克装甲是一“矛”一“盾”。
  
  当“盾”更厚时,“矛”的力量才需要更大。
  
  现代的坦克等效装甲厚度动不动几百甚至上千毫米。
  
  要“戳穿”这么厚的“盾”,就必须加强“矛”的力量。
  
  而要加强“矛”的力量,就必须增加发射药,炮管就会承受更大的膛压,就更容易炸膛,寿命就更短。
  
  于是……
  
  “脱穿”是在二战时期发明的,1941年英国首先研发并使用,当时的“脱穿”和滑膛炮谈不上任何工艺和先进的科技。
  
  (上图左2为1941年英国发明的“脱穿”)
  
  (上图为1941年发射“脱穿”的17磅炮,发射“脱穿”时,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87MM装甲,1000米距离可以击穿170MM装甲,哪怕到了2000米距离,穿深依旧有135MM)
  
  最后做个总结:
  
  现代需要击穿上千毫米装甲的“脱穿”,才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才需要“电渣重熔”、“单壁自紧”。
  
  二战时对付的只是“虎式”或“虎王”,使用普通滑膛炮+钨合金脱穿就足够了。
  
  一战时对付十几、几十毫米的装甲……还需要担心工艺不够生产不出来?
  
  对付更弱的“盾”,需要的“矛”当然也不会有那么高的要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