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烫手山芋(二合一) (第1/2页)
第二天,沈昌文和董秀玉在燕京三联书店里等来了章光年和方言。
“章老,方老师,能见到你们,真的是我们的荣幸啊。”
“我也深感荣幸。”
方言把目光从沈昌文身上转移到他旁边的女人,“这位就是董秀玉同志吧?”
沈昌文点了下头,“她此次跟方老师您一样,会前往香江三联书店肩负要职,希望在香江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你们可以相互关照。”然后在自己的引荐下,方言和董秀玉握了下手,互道了声问候。
“方老师,我从来没去过香江,对香江的环境完全不了解,以后可能要多麻烦您了。”
董秀玉语气里透着几分激动。
方言笑了笑,“大家都是同事嘛,能帮到的地方我绝对不会推辞。”
沈昌文边把他们迎进社长办公室,边说萧滋、潘耀名他们不下一次地向部里、向社里申请调内地的同志到香江支援,而且是几次三番地点名,希望最好能让方言来香江三联书店担任总编辑。
“萧老、耀名兄他们抬爱了。”
方言摆摆手,“我只不过是在跟香江三联书店合作期间,偶尔有几次帮书店解决些问题而已。”
“方老师真的是太谦虚了。”
沈昌文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落座,“萧老他们不只一次来信说,您可是屡次解了书店的燃眉之急,而且若非方老师把自己的发行权独家授与书店,只怕书店的经营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只是暂缓了而已,并没有彻底解决。”
方言说:“想必沈社长你们比我更清楚香江三联书店的情况吧?”
董秀玉原本已经预料到香江三联书店的状况非常糟糕,但完全没想到糟糕到这种程度。
尽管掌握方言的独家发行权,但也依旧止不住出版业务亏损的颓势,债务也欠了一大堆。
“这对于你们两位来说,的确是个非常艰巨的挑战。”
沈昌文说:“而且实不相瞒,三联书店集团独立建制以后,自今年1月开始,将会对旗下的所有三联书店改制为分公司,燕京、香江等分公司全部自负盈亏,总部不再拨款以及财政补贴……”
董秀玉心里咯噔了下,脱口而出道:“社长,‘自负盈亏’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全职全责的意思!”
沈昌文一脸严肃地解释三联书店集团办这么做的用意。
董秀玉猛然意识到,香江三联书店何止是个烫手山芋,简直是个火坑,也正因为添多少柴也没用,三联书店集团才会停止拨款,这不就把香江三联书店视作没救了嘛,任其自生自灭。
忽然间,心里开始后悔接下副总经理的任命书,甚至盘算着有什么办法可以推辞掉这份苦差。
却见方言摸了摸下巴,“自负盈亏没有问题,但我也有些条件不得不提。”
“我们也知道这么做有点强人所难,所以只要方老师提出的条件合理,集团可以考虑答应。”
沈昌文思考了会儿。
“既然是自负盈亏,那就要赋予香江三联书店自主管理、自主决策的权力。”
方言嘿然一笑,说出了和李云龙一样的道理,让我搞钱没问题啊,可总部这边不能给香江三联书店戴紧箍,又想让自己搞枪,又想让自己当乖乖宝,这就叫不讲理,好歹要给分公司一定的自主权。
“这个条件很合理。”
沈昌文道:“不过方老师,我想多问一句,您拥有自主权以后,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呢?”
“我虽然没有深入地了解过香江三联书店,但也从萧老、耀名兄那里听说过一二。”
方言说,香江三联书店业务亏损的主要问题并不出在员工的身上,萧滋、潘耀名他们都是很优秀很勤奋的人,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出在定位上,以前的书店是作为内地在香江的文艺统战阵地来看的。
因此,出书方针、经营管理等方面都侧重于与香江文化学术界的交流沟通,而忽视了商业化。
“方老师不愧是方老师,真的是一针见血啊。”
沈昌文和董秀玉面面相觑,深以为然。
“香江的图书出版市场是高度的商业化,香江广大的读者也更青睐于充满商业化的大众读物。”
方言道:“所以香江三联书店出版的大部分、书籍和大部头,销量寥寥无几,才会落下这么大的亏空和债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让书店进行改革转型,把经营方针改为商业化运作为妙。”
董秀玉迟疑不定,“可是商业化运作这……这真的能行吗?”
“香江三联书店虽然在财政上有大窟窿,但经营了这么多年,在香江也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和大型的发行网络,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海外出版销售的经验和合作商,这些都是商业化的有利条件。”
方言一本正经道:“我想只要用心做细心搞,香江三联书店会有商业化成功的一天。”
“啪!”
沈昌文拍手称好,实际上,三联书店集团改制以来,也一直在学习香江出版公司的商业化经验。
方言的这番计划,简直跟三联书店集团今后的战略不谋而合。
于是乎,准备把香江三联书店作为商业化的其中一个试点,给集团其它分公司自负盈亏、商业运作摸索经验,一想到这里,沈昌文便兴奋地握着方言的手,视若珍宝般地盯着他看。
“怪不得萧老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名要让方老师来当书店的总编辑。”
“是啊是啊,让您来当书店的总编辑,当真是明智之举!”
董秀玉见方言说得头头是道,觉得香江三联书店虽然是龙潭虎穴,但也不是不可以闯一闯。
毕竟,如果留在燕京三联书店的话,恐怕依旧是副主任,而在香江,那可是副总经理。
“过奖了。”
方言道:“我也只不过是这么个不成熟的想法,具体该怎么开展,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秀玉啊,到了香江以后,一定要好好地配合方老师推进商业化改革的工作,明白吗?”
沈昌文左看看方言,右看看董秀玉。
见董秀玉毫不犹豫地说了声“明白”,方言笑着伸出了手,“那么秀玉同志,合作愉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