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411章 赵禹之怒!

第411章 赵禹之怒!

第411章 赵禹之怒! (第2/2页)
  
  …
  
  “待考举结束,这些曾非议太祖高皇帝,乃至我汉家历代先皇的士子,自然就会在同僚、上官提醒下,明白事实如何。”
  
  “至于那些有过非议,又没能通过考举的士子,何必去理会他们呢?”
  
  “反正儒、法等诸学,抱怨我汉家‘不礼待文士’,也不是三年两年了。”
  
  “便让他们继续抱怨着吧。”
  
  “——朕虽无东海之量,却也还容得下这些许狭隘之谈。”
  
  “至少朕,是这样的……”
  
  如是一番话出口,殿内百官虽是稍稍安下心,却也陷入了更深的疑惑当中。
  
  看刘荣这架势,对于坊间应考士子的非议,刘荣并不打算去主动处理。
  
  但为什么总觉得刘荣这番话,还暗藏着什么大家没有想到的深机……
  
  “大理卿臣赵禹,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恳请陛下,将那些非议太祖高皇帝,乃至历代先皇的应考士子——尤其是治申、商之学的法家士子,悉数下狱!”
  
  哗!
  
  赵禹冷不丁站出身,语不惊人死不休!
  
  ——什么情况?
  
  ——科举在即,你赵禹法家出身,就是这般‘关照’自家师兄弟的?
  
  但很快,大家伙儿就反应过来了。
  
  非但反应过来赵禹为何出入,也同样明白过来:刘荣方才那番看似消极的躺平式应对,究竟暗含着怎样的深意。
  
  就说赵禹——自幼治的就是申、商之说,尤其还是法家最坚挺的基本盘:律法出身!
  
  照常理来说,这么一个人,对于同出一学的法家士子、师兄弟们,是必然会有相当浓重的情感滤镜的。
  
  倘若有法家出身的士子找上门,赵禹旁的不说——好吃好喝,外加安排住处,亲切招待一段时日,总归是不在话下。
  
  至于后续,是否要为这个同门师兄弟动用人脉、安排官职,虽然也要看这个找上门的法家士子肚子里有没有墨、有没有点真材实料,但标准总归是会宽松许多。
  
  这么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居然当着满朝公卿的面,请求刘荣从重处罚参与此事的法家士子!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这件事情上,那些法家出身的同门师兄弟,严重损害了赵禹的利益!
  
  以至于赵禹这么个法家‘顽固派’,都不留情面的请求从重惩处,而非为那些同门师兄弟求情。
  
  那么,此番,儒、法诸学士子非议太祖高皇帝,乃至整个汉家对‘士子’不公,究竟触碰到了赵禹的哪片逆鳞呢?
  
  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不过三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法家出身的士子,在如今汉室,很不好混!
  
  背着‘助纣为虐,助秦残民’的政治污点,法家自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一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年间,甚至都不曾有过哪怕一人,跻身于庙堂之上!
  
  真正为法家打开汉家朝廷之大门的,是晁错。
  
  甚至即便是晁错,一开始也并非以‘法家士子’的标签入仕,而是扯了一层《尚书》博士——也就是儒生的皮,才得以顺利跻身朝堂。
  
  再经过对先孝景皇帝十数年如一日、润物细无声的洗脑,才总算是为后来的法家士子,开了仕汉的先河。
  
  鬼知道当年,《尚书》博士晁错成为太子詹事,并受了太子刘启的拜师礼时,儒家上下有多高兴!
  
  只是与之对应的,是后来,晁错露出自己‘儒生’的马甲下,是‘法家拂士’的真实身份后,儒家上下不说是如丧考批,也起码是骂晁错骂的很难听。
  
  从这件往事,其实就不难看出:如今汉家对于儒家,其实没有太大的恶意。
  
  ——北平侯张苍,治的是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正儿八经的荀子门徒,那不也做了汉相?
  
  更别说贾谊贾长沙,更是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春秋》博士,以儒生身份垂名青史。
  
  事实上,除了太祖高皇帝本人,从个人情感上有些许厌弃儒家,后来的历代先皇,对儒家其实态度都比较温和。
  
  个人情感上,或有远近亲疏,但原则上并不完全厌恶。
  
  反观法家,却是被一句‘助秦残民’的官方政治定性,而从根本上,失去了跻身汉家政坛的可能。
  
  从晁错宁愿扯一层儒皮,也不主动暴露自己法家士子的身份,也不难看出:儒、法两家在如今汉室,处境绝非同病相怜。
  
  法家的处境——至少在晁错之前,法家在汉室政坛的处境,可比被放养的儒家恶劣许多。
  
  说到眼下,其实也没有改善太多。
  
  拜晁错‘潜伏太子宫’的贡献所赐,先孝景皇帝,情感上倒是比较偏向法家。
  
  但也仅仅只是个人情感上,而非整个汉室,由上而下的认可、接受,甚至亲近法家。
  
  事实上,时至今日,天下仍旧有不少地方郡县,将法家视为洪荒猛兽,视为苛政、暴政的根源。
  
  至于当今刘荣,则是一切唯公——只欣赏法家在律法层面的造诣,却对法家在治国层面的主张不屑一顾。
  
  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法家如今的状况,虽还不到举步维艰的程度,但也绝不很乐观。
  
  晁错之后,朝堂之上,就只剩下赵禹这么一根杜苗,外加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张汤。
  
  在外,倒是有个雁门太守郅都,原本在朝中担任中郎将,并且还是中尉的最佳人选;
  
  如今却走了武将的路子,未来的发展,大概率会更亲近兵家,而非法家。
  
  然后就没了。
  
  地方郡县,倒是有零星分布的法家士子,但能跻身中央决策层、能称之为‘高官’的精英,就这么三两个。
  
  这种情况下,法家的应考士子,在长安闹出‘抱怨汉室’的舆论污点?
  
  呵;
  
  也就是此刻,赵禹不在那些个蠢货面前,此次考举,赵禹也没啥插手的空间。
  
  若不然,赵禹不说把那些师出同门的蠢货挨个暴走一顿,也起码要搞一搞‘暗箱操作’,让此次考举,得出‘法家没有哪怕一人通过第二轮’的炸裂结果。
  
  什么?
  
  你说这些应考士子,将来都是我在朝堂之上的左膀右臂?
  
  赵禹表示:去特么得吧!
  
  这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的蠢货,真让他们跻身朝堂,我捞他们都能累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