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四章言之有理 (第1/2页)
周老爷哼了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支持?朝廷的事情何时需要我们这些乡野之人指手划脚了?”
刘庭松没有被他的态度激怒,反而耐心解释:“老爷言重了。田亩清点涉及千家万户,若没有您这样的乡绅出面协调,许多事情都难以顺利展开。百姓信任您,我们也敬重您,这才特意请您协助。”
周老爷挑了挑眉,语气稍缓:“你倒是会说话。那不知刘大人准备如何处理那些士绅的利益?”
“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地来拜访您。”刘庭松的声音充满诚意,“只要我们公正清点,真正的士绅根本无需担心受到损害。反而,那些企图隐瞒田亩、欺压百姓之人,才会被淘汰。周老爷若愿意配合,便是百姓之福。”
周老爷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罢了,既然你这么说,我便试着相信你一回。不过,若是朝廷亏待了乡民和士绅,刘大人可别怪老夫反目无情。”
“庭松绝不辜负您的信任!”刘庭松拱手应道。
刘庭松立在县衙的门口,望着络绎不绝进城的百姓,面色平静却暗藏思索。
昨夜,他接到来自京中的密报,称有一批不明来路的人正在各地散布针对清点田亩的流言,试图挑拨士绅与百姓的关系。
一名随从快步走上前,低声禀报:“大人,已经查明,昨日集市上那些散布谣言的几个人是外乡人,目前正在县西的一间客栈中歇脚。”
刘庭松点头:“好,传令巡查队,立刻去客栈,将那些人带回衙门。我亲自审问。”
随从应声而去。不到一刻钟,几名神色慌张的男子被带到了县衙大堂,他们衣衫普通,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刘庭松端坐堂上,目光如炬,缓缓说道:“你们为何散布‘朝廷清点田亩意在加税’这样的谣言?谁指使你们的?”
为首的男子神情闪烁,嘴硬道:“大人,我们不过是走江湖卖艺的,哪里懂什么田亩之事?那些话不过是胡乱听来的。”
刘庭松冷笑一声,眼中透着威严:“既然是听来的,那就说清楚是谁告诉你们的。否则,本官有的是办法让你们开口。”
一旁的衙役立刻挥动了一下手中的戒尺,发出一声脆响。那几名男子脸色苍白,其中一人再也绷不住,哆嗦着说道:“大人饶命!我们也是受人指使,那人说只要我们传出那些话,就能拿到赏银……”
“什么人?”刘庭松目光一凝。
“是一位自称商贾的人,他不告诉我们姓名,只让我们在集市上散布谣言。”那男子说着,眼中闪过一抹恐惧,“大人,我们真不知道更多了!”
刘庭松冷冷注视他们片刻,挥手命人将他们暂时关押。
他的目光转向站在一旁的县令:“这件事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立即派人彻查此人来历,同时密切监视周边的集市,防止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
县令连忙点头:“是,大人。”
与此同时,京城内,朱标正在太子府的书房中与朱瀚商议对策。
书案上摊开了一张张密报,朱标神情凝重:“皇叔,四弟果然不肯罢手。这次,他竟然直接挑拨地方士绅与百姓,企图利用谣言摧毁我们的努力。”
朱瀚轻啜一口茶,淡然说道:“标儿,这场博弈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轻松。你要记住,越是艰难的局面,越能检验你统御全局的能力。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应对?”
朱标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首先,要迅速扑灭谣言根源。其次,我要亲自下旨,命各地清点田亩的士子向百姓公开成果,尤其是那些因清点而获益的村镇,必须详细说明情况。只有让百姓看到真实的利益,才能彻底瓦解四弟的阴谋。”
朱瀚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不错,用事实击破谣言,远比辩解有力。不过,这还不够。标儿,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还能为你赢得什么?”
朱标略显疑惑:“皇叔是指?”
朱瀚轻声一笑,语气中多了一分深意:“谣言背后隐藏着的不仅是阻力,也是转机。你可以趁此机会,让那些原本对朝廷持观望态度的士绅看到你的决心和手腕。化敌为友,从来都是治国的重要一环。”
朱标闻言,心中一震,连连点头:“皇叔教诲如明灯,受教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开展示活动在通州举行。百姓们挤满了县衙前的广场,纷纷议论着。刘庭松站在高台上,身旁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布告,上面详细列出了清点田亩后的数据对比,以及部分村镇因重新丈量而减少的赋税。
“各位乡亲!”刘庭松朗声说道,“清点田亩不是为了加税,而是为了查明真相,保护你们的权益。今日,我便将成果向你们公布,请大家亲自评判!”
台下顿时沸腾起来。一名年长的农夫大声问道:“刘大人,我家那片田地到底怎么算?”
刘庭松微微一笑,转头示意属下将记录册递上来:“大爷,你家原本记录的田地是三十亩,但经过我们重新丈量,实际面积是三十三亩。这多出来的三亩是你之前未登记的田地,本该纳税的部分,现在不用再多交了。”
那农夫听罢,眼中满是惊喜:“真的吗?以前官府总是说我们少报田地,可哪里多出来的他们从没说过。这次多亏刘大人,俺心服口服!”
另一边,一个衣着华丽的士绅也开口道:“刘大人,那咱们这些士绅的田地是不是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公平对待?”
刘庭松转身望着他,目光坚定:“士绅也是朝廷的子民,清点田亩绝不会因身份不同而区别对待。只要数据属实,朝廷自然会公正处理。”
士绅闻言,微微点头:“若果真如此,那刘大人这番举措,倒是让我们对朝廷多了一分信心。”
夜晚,刘庭松在县衙内整理当天的记录。一名士绅悄悄前来,拱手说道:“刘大人,今日的展示让我等看到了朝廷的诚意。以后若有需要,还望大人多多指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