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纺织产业 (第2/2页)
随着陈举招募到大批工匠和人手,农庄北面和东面的施工进度快了不少,刘昭将这些工匠安排到位后,已经是两天之后了。
此时刘昭安排刘耒督促肥皂工坊继续在农庄院子里生产,命陈举负责两处施工的进度,自己则乘坐马车来到燕州城中。
南安堂大门口的铜铃叮咚作响时,掌柜郭奉节正在柜台后拨弄算盘查账,紫檀木柜台上的青瓷香炉升起袅袅细烟,将"童叟无欺"的金漆匾额笼在薄雾里。
"郭掌柜,好久不见啊。"
刘昭拱手施礼,目光扫过堆满棉包的货架。三十斤装的麻袋摞成小山,细白的棉絮从缝隙里钻出来,在斜射的阳光中飘浮。
郭奉节闻声急忙过来相迎,笑着说道:"刘公子登门,我这南安堂蓬荜生辉,快请坐!"
郭奉节将刘昭请入座位,上茶寒暄之后,刘昭指着货架上的棉包,问道:“真是巧了,郭掌柜进了这么多的棉花?
“是啊,几天前刘家下了订单,一共定了两千七百石棉花,当然,这只是第一批,后续刘家还要继续订购,想来应该是要大干一场的。”
刘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按照十斤棉三斤纱来计算,刘家定的两千七百石棉花可以产出九万七千多斤棉纱,织出将近三、四百匹棉布。
此时一匹棉布差不多是长四十尺、宽二尺多,如此算下来,刘家此番的确是准备大干了。
郭奉节看着沉思的刘昭,随口问道:“怎么,刘公子也要采买棉花?”
"每月三千石,后续看情况还会增加。"
说着,刘昭又补充道:“棉花要长绒的优质棉,差一点的我都不会付银子的。”
“那是当然,我南安堂的货,向来是物美价廉,质量上绝对没问题!”
有了大生意,郭奉节自然高兴,随即给出了每石四两五钱银子的价格,刘昭正要还价,却看到柜台西侧的月洞门忽然转出个鹅黄襦裙的姑娘,发间银步摇随着步伐轻颤,正是郭奉节的女儿郭文蒴。
而郭文蒴捧着账本的手指纤白如玉,目光在刘昭身上稍作停留,才开口说道:"爹,上月肃州来的棉花绒长九分,还剩八十包。"
少女的声音清越,指尖在账册某页轻轻一点,刘昭看了一会儿不觉得有些失神,随即自嘲的笑了笑,抱拳对郭奉节说道:“这批肃州的棉花就不错,数量不足的,郭掌柜请比照筹办。至于价格嘛……”
郭文蒴突然开口:"四两二钱银子一石,不过要先交押金三百两,若遇阴雨延期交货……"
刘昭先是一愣,一旁的郭奉节已经出声:“胡闹!我与刘公子在谈生意,你这丫头不要多话。”
“呵呵,刘公子莫怪,这是小女郭文蒴,家妻早逝,我又宠爱,就宠得这丫头没轻没重的。”
“好,就按照每石四两二钱银子的价钱算,郭姑娘的面子,我还是要照顾的。”
刘昭出售肥皂已经将近一个月了,现在每天可以出产十数万块肥皂,郭奉节都是照单全收,一天的纯利都在七、八百两银子,现在扣除兴建三处工坊所需的银钱,刘昭手中还有九千多两银子的活钱。
三千石棉花的总价一万两千六百两银子,虽然还差了一些,不过自己只要先交三百两的定金,后续等棉花陆续送来,再分批给钱即可。有了这个时间差,肥皂工坊稳定的收入自然可以弥补其中的差额。
眼见刘昭爽快答应,郭奉节高兴的拍手说道:“跟刘公子做生意就是痛快,尾款也不用着急,等棉花全部送来之后再说。”
郭文蒴则是睁大双眼看着刘昭,心中暗道:“这位公子,人还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