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7章:搅动风云!论流民越诉的最佳方式 (第2/2页)
依照《大明律》,越本管官司辄赴上司称诉者,是要先笞五十的。
沈念让这些人换衣服,乃是为了让他们以“底层劳力”的身份进京。
让阿吉写状纸,乃是为了写明情况,且将自己摘出去。
而沈念规划的告状之地。
不是通政司,不是午门,不是顺天府,不是锦衣卫,甚至不是三法司(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而是户部。
去年的辽东赈灾银乃是从户部支出,派发到辽东,而今出现如此多的流民,都声称没有被安抚,定然是有人贪墨。
户部尚书殷正茂刚刚上任,正是想要站稳脚的时候。
他若知此事,绝对会上奏,因为里面可挖掘的问题太多了!
比如:户部有没有贪墨赈灾银之官?北城兵马司有没有收受地方官员贿赂驱赶流民?辽东地方衙门有没有虚报灾民数量?有没有截留赈灾银?有没有官商勾结将赈灾粮变成劣质米粮?
另外还有一点,辽东作为边陲之地,赈灾银经常被军需调借,此次是不是也是这样?若将边民逼成反民,这个责任谁来负?
这些问题,在殷正茂眼里,皆是功绩。
……
沈念笃定殷正茂会彻查此事,还有一个缘由。
往昔,户部在王国光这位老黄牛的带领下,兢兢业业,甚是乖巧。
各个衙门要钱都朝着户部要。
但大明的财政管理衙门,其实不止户部,较为有钱的还有工部和司礼监。
工部,主管全国匠户,四大清吏司所征的山货土产税、制陶冶炼费,还有山场、园林费用,都不经户部。
司礼监掌管天下黄册,提督苏杭两府的织造,还掌管水利、舟车、桥梁等,也很有钱。
换言之——
朝廷挣钱的钱袋子有好几个,但一旦赈灾救民,都率先是朝着户部的口袋拿。
殷正茂可不是窝囊的老实人,不可能被这样欺负。
若再出钱,他肯定会想法让别的衙门出钱。
另外,沈念还笃定,此事闹到内阁后,三大阁老肯定重视。
一则是帮助殷正茂站稳脚跟。
二则是辽东地区的文官武将都需要被敲打敲打,不然流民下一步就变成了反民,边境绝不可乱。
如此一来。
救下那些良家女子就变成了一件小事,根本不需要沈念再寻人提醒或令木生再去告状。
只要殷正茂上奏道出北城兵马司有“驱赶流民,蒙蔽圣听”之举。
负责监管北城兵马司的巡城御史一定会第一时间寻找证据控诉北城兵马司指挥、副指挥的一系列恶行。
不然,就是他们失职。
到那时,木生的姐姐以及那些可怜的良家女子很快就能被救出,辽东那些受官僚和军户欺压的百姓也能好过一些。
这就是沈念的全盘计划。
四两拨千斤,私事变国事,由救一人变成救多人。
借由殷正茂刚上任急需立功,让朝堂的诸多问题浮出水面。
至于此事能闹多大,能使得多少官员落马,能为辽东百姓解决多少问题,就看殷正茂的能力了。
沈念预测。
此事闹大后,若内阁与司礼监知晓他问询周海之事,定会猜想到流民去户部告状,是他的点子。
毕竟,去户部申冤,不是一般百姓能想到的。
若真被那群老狐狸想到,沈念也不惧。
他初心是正的,做法又对朝廷有利而无一害,没准儿殷正茂还会感谢他呢!
……
三月初七,近黄昏。
户部尚书殷正茂的官轿从户部衙门西门行出,随行者足足有十余人。
“咳咳……咳咳……”
不远处的角落,阿吉咳嗽起来。
这五名流民与木生可不知户部尚书的轿子长什么模样。
他们听到号令后,立即冲上去,然后开始高喊:
“辽东灾民有冤,有人贪了户部的赈灾银!”
“辽东灾民有冤,有人贪了户部的赈灾银!”
“辽东灾民有冤,有人贪了户部的赈灾银!”
……
喊冤也是有讲究的。
第一句话必须就要将表达的核心内容喊出来。
若只是喊“我的青天大老爷,小民冤枉,您一定要为小民做主啊”,可能刚喊完,便被官差赶走了。
大明绝大多数官员都不爱管闲事,且有冤屈朝着户部尚书申诉,前所未有。
京师有三法司,有登闻鼓,有通政司。
户部尚书逾矩受理,那不是打其他衙门主官的脸吗?
轿内的殷正茂被这道喊声吓了一跳。
就在数名官差仆从准备将连同木生在内的六名申冤者赶走时。
殷正茂掀开轿帘,道:“将状纸拿过来!”
为百姓申冤不是他的职责,但涉及“辽东、户部赈灾银”,他就必须要管一管了。
殷正茂看过状纸后,眼珠一转。
朝着轿旁窗口的随行胥吏说道:“先将他们带进衙门安置,另外速速命人去城郊北看一看,到底有多少流民?”
说罢,殷正茂拍了拍轿子,高声道:“回衙!”
声音清亮,中气十足。
待殷正茂确定城外的辽东流民不下两千人,定然是要上疏了。
……
不远处。
阿吉看到木生六人被带进户部衙门,连忙离开了。
一切都在他家少爷的掌控中。
接下来就要看殷正茂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如何烧了。
至于这把火能烧多大,会烧在谁身上,那就不是沈念所考虑的了。
当下的大明,需要这样的火焰。
……
翌日一大早,殷正茂的奏疏便出现在了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面带愠色。
他最愤怒的是京城已有辽东流民数千,竟然被北城兵马司驱赶并瞒了下来。
关键还是户部尚书发现了这个问题。
要知,京城有辽东流民数千,那辽东区域定然就有数万了。
数万人若集聚暴动造反,那就不是拨几万两赈灾银能打发的了。
张居正快步前往禁中向小万历汇禀。
……
近午时。
一众锦衣卫与巡视北城察院的巡城御史钱泰带着十余名兵丁,奔向城北。
沈念知晓后,不由得喃喃道:“接下来,就要看殷尚书的在京首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