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回到部队 (第1/2页)
这听着还挺像她老家那边的方言。
不过黎夏知道,有些地方的方言比较相似,不能因为这么一句方言就断定这孩子一定是哪里人,还得再问一问才行。
“小朋友,那你还记得以前你在家里的时候,家里最常吃的是什么菜吗?”黎夏问道。
那孩子怯怯地摇摇头,安安在妈妈的示意下走过去说道:“小哥哥,你别紧张也别害怕,我们都是好人。”
黎夏把他们随身用来装吃的的袋子打开,从里面拿出来一块桃酥递过去:“饿了吧?先吃点这个垫垫肚子。”
那孩子看到了袋子里面放的辣椒酱,眼中一亮,主动说道:“辣的!家里的菜总是辣辣的。”
以前他总是觉得家里的菜很辣,但是现在竟然开始想念那一口辣。
黎夏见车厢里有人带了馍馍,问那人要了一个,把他们自己带的辣酱涂在馍馍上。
见孩子接过涂了辣酱的馍馍吃的津津有味,一点儿也不觉得辣之后,心中便有数了。
“这个孩子很可能是四川或者湖南人,我是湖南湘城人,我们老家就管‘吃饭’叫‘七饭’,而且四川和湖南普遍吃辣,所以这孩子才这么能吃辣,要是换成别的不吃辣的孩子,就算再饿这摸了辣酱的馍馍也吃不下去。”
大家都觉得黎夏说的有道理,老列车员也让出位置,让黎夏来问这孩子。
黎夏又问了孩子几个问题之后,便确定了孩子是湖南人,而且是靠近南部的。
位置越缩越小,就算孩子给不出再具体的方位,但是这样一来找起来也比刚开始的大海捞针容易许多。
老列车员朝黎夏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位女同志,真不错啊!脑子很灵活啊!”
要不是她只是个乘客,他都想让她来接他的班了,至少比他现在带的这个徒弟聪明。
‘不太聪明的徒弟’感受到了师父的嫌弃,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嘿嘿……”
……
顾卫城提前跟部队打了招呼,下火车的时候,小李开车来接他们。
安安见到小李,主动从兜里掏出些糖果递过去:“小李叔叔,我请你吃糖!我小姑在糖厂上班,他们糖厂做的糖可好吃了。”
尤记得去年黎夏刚带着安安来部队随军的时候,这个小家伙的胆子还有些小,看到小李有些怯生生的,还是小李给他吃糖。
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许多,还主动给小李送糖了!
小李摸摸后脑勺,嘿嘿笑了一声,没有拒绝安安的好意,收下了糖,又把自己准备的送给安安的糖拿出来:“谢谢安安,叔叔也给你准备了糖。”
“谢谢叔叔,咱们这叫礼尚往来。”安安也嘿嘿一笑。
另一边,家属院的马团长家,马爱党哭得很有节奏感。
“这些我明明写过了,我凭啥还要写,我就不写!”马爱党一边哭一边嚎着。
他看着这些作业,心里苦啊。
回老家以后没有安安的监督他一点儿也不想写寒假作业,看到羊圈里养的那些羊,就自以为想出了一个绝佳的好办法,偷偷指使他最小的堂妹,把他的寒假作业喂给羊吃了。
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做寒假作业了,无忧无虑的在老家玩了一整个寒假,谁知前几天刚回到部队,他爸马团长就去机关小学找了老师,重新弄来一套作业,让他从头开始做。
马爱党当时就感觉天都塌了。
陶嫂子手里抄着扫帚,警告道:“马爱党你敢不写试试看!年可是过完了,这儿是部队也不是老家,没有你爷爷奶奶护着你,我想打你就打你!”
听了自家老娘的威胁,马爱党嚎的更伤心了,一边嚎一边叫道:“我晚上要吃羊肉,吃从老家带来的羊肉!”
都怪羊把他的作业吃了!他要吃回来!
军用车在家门口停了下来,疾风最先跳下了车,顾卫城扶着黎夏刚下了车,就听到了马爱党的哀嚎声,和陶嫂子的喝骂声。
别说,二十多天没听到陶嫂子的声音,再次听到还倍觉亲切呢。和安安互看一眼,母子二人都忍不住笑了。
安安说道:“妈妈,我想去看看爱党。”
“去吧,妈妈和爸爸把家里收拾好了之后,也过来。”黎夏说道。
这么长的时间没见陶嫂子,她也想陶嫂子了。
坐卧铺比硬座好,也不挤,在火车上顾卫城还搞来了热水让他们洗漱,所以他们这两回坐火车都还行,安安也不显得旧,能直接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