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史迪威回忆录 (第1/2页)
“我第一次见到李云龙,是在1942年7月26日。那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已全面爆发,欧陆战场形势极为严峻,毛熊随时面临战败风险。”
“在西伯利亚地区,鬼子节节胜利,正朝着赤塔进攻。外蒙地区,叛军与鬼子相互勾结,随时可能北上,切断毛熊与西伯利亚等地的联系,毛熊随时可能失去大后方。”
“而李云龙,成为了这一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
“如同他过往的经历一样,李云龙极具战略眼光,总能巧妙地出现在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地点。彼时,全世界没有任何人的位置比他更关键,更能影响战役的走势。”
“我乘坐飞机从太原起飞,经过一千多公里的飞行,成功降落在海拉尔机场。这是我见过最为简陋的机场,仅有一条简单的跑道。”
“当我走下飞机,第一时间便见到了李云龙将军。与我印象中所有华夏将军不同,李云龙身着一身破旧军装,戴着一副眼镜,眼镜腿竟是用麻绳捆绑打结后扣在耳朵上。”
“这是我见过最为朴素的华夏将军,和他们在山城的那位领导一样质朴。”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群手持简陋武器、穿着朴素,甚至饭都吃不饱的战士,竟击败了鬼子的精锐部队。”
“李云龙十分热情地招待了我。没有漂亮的鲜花,没有漂亮的女人,只有质朴的掌声和一声声他们想必练习了许久的‘WelCOmetOHailar’。”
“他们对我的到来极为热情,拉着我一起拍照,带我参观他们的军队。军队里的士兵训练极为刻苦,但装备却极其落后。大部分士兵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有些甚至因缺乏军装,在夏天还穿着冬装,好在海拉尔的夏天并不炎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战士把鬼子军装反穿,看起来有些滑稽。我这里没有任何嘲讽和不敬之意,只是单纯这样觉得,他们是一群让人敬佩的战士。”
“伙食方面,这也是我见过最差的华夏军队伙食。他们的主食只有土豆,为了给战士补充营养,会在土豆上撒些盐粒。我询问这些战士,得知他们一天的伙食是三颗土豆。”
“我难以想象,一个成年人,一名战士,一天仅靠三颗孩子拳头大小的土豆充饥,而且这对他们来说已算是较为奢侈的待遇。据说因为我的到来,战士们才多吃了一颗,平日里仅有两颗。”
“更令我震惊的是,我参观了阿尔山战役发生的地方,目睹了尚未彻底清理的战场。”
“在一辆辆被摧毁的装甲车前,李云龙将军红着眼眶告诉我,这些坦克都是他们的战士抱着炸药包冲到鬼子坦克车底炸毁的。”
“战场上随处可见的炮坑,皆是鬼子重炮留下的痕迹。大量战士因缺少重武器,倒在了冲锋的路上。那一刻,我能想象到这场战斗的惨烈。”
“一名名年轻的战士,手持最为原始且简陋的武器,与一群凶神恶煞的敌人拼死战斗。面对鬼子的坦克,他们视死如归地发起冲锋……”
“这次海拉尔和阿尔山之行,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本我以为这个国家的将军和士兵都像山城那群人一样,是一群不顾百姓死活、只管中饱私囊的人,但在李云龙这里,我看到了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