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97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第97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第97章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第1/2页)
  
  忙完一些正事,马寻肯定要去趟马秀英那里。入宫后不管怎么样都得过去看看、说说话,要不然肯定会被埋怨。
  
  马秀英看到马寻非常开心,“一大早就听说你跑去上朝了,倒是真的长进了。”
  
  “外甥们要封王,我得重视。”马寻说完正事就吐槽,“姐夫最是不让人好过,看我来上朝,就忙着给我安排差事。”
  
  对于马寻的吐槽,马秀英选择听一下就好,她还是希望马寻多做些事情。真要是顺着马寻的话说下去,这小子又得偷懒了。
  
  看马秀英不上当,马寻就说道,“姐,老五真的封吴王啊?”
  
  “怎么?”马秀英笑了起来,“是觉得吴王太重,还是觉得封地不好?”
  
  吴王,这是朱元璋称帝前的王号。而吴王的封地,理论上来说得是浙江一带,基本上是杭州。
  
  历史上的明朝有三个吴王,第一个是称帝前的朱元璋。
  
  第二个是朱橚,只是随后改为周王。第三个是朱标的第三子朱允熥,被封为吴王,不过被朱棣废了。
  
  马寻只能说道,“老五封吴王就吴王,我就是担心以后标儿的子嗣有什么封号了。姐夫将好的封号全都给了外甥们,标儿以后怎么办?”
  
  马秀英不太在意的说道,“你姐夫现在才十个儿子,能占多少王号?再说了,他给儿子好的封号也没人挑理,还能专门留几个给孙子?”
  
  马秀英大概是小看了朱元璋的超长待机,以及超长的生育能力,十个只是开始,这绝不是朱元璋的极限。
  
  “先前去文华殿见着标儿了,他处理政事看着得心应手。”马寻就说道,“就是宋师几个心思太多,我看浙东人越来越急了。”
  
  马秀英不以为意的说道,“让他们急,听说你想让你丈人告老?”
  
  “我看他像是有病,岁数也不小了,得回老家颐养天年。”马寻回答说道,“姐,你觉得这事能做成吗?”
  
  马秀英继续问道,“你丈人想回去?”
  
  看到马寻点头,马秀英才说道,“要是到了年底,你丈人还是想回去,到那时再上奏章。他回去了也好,对他好、对你也好。”
  
  让刘伯温告老还乡,对朱元璋和马秀英来说肯定是一个损失,毕竟朱元璋是那种攥住蛤蟆捏出尿的性格。有本事、有能力,就一直为朝廷办事才好。
  
  不过刘伯温告老,确实对马寻比较有利,起码不用卷入浙东人的那个是非窝。
  
  得到马秀英的保证,马寻自然喜笑颜开。
  
  看到马寻笑的灿烂,马秀英也不好说些什么,她的这个弟弟太聪明了,总是能轻易从是非中脱身。不只是眼前的是非,还未出现的麻烦,也都想法子避免。
  
  主动上朝的马寻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了任务,也稍微的参与到了意想不到的政事当中。
  
  天不亮就跑来上朝,傍晚的时候才回到家里。对马寻来说这是新鲜的体验,但是对于其他的文武百官来说就是常态了。
  
  看到马寻回来,刘姝宁说道,“夫君明日可有安排?”
  
  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有事,也没事,可是有什么事情?”
  
  刘姝宁就说道,“父亲那边让人传话了,说是我们若是有闲暇,可以过去一趟。”
  
  “那就过去,我后天再去鸡鸣山。”马寻也果断的说道,“估计是我上朝了,这就有人跑去叨扰老丈人了。”
  
  刘姝宁则有些担心了,“可是夫君在朝堂之上说了些什么?”
  
  “政见不合,和人争辩了几句。”马寻笑着安抚说道,“谈不上什么党争之类的,无非就是那些人觉得我不向着他们罢了。”
  
  刘姝宁松了口气笑着开口,“那倒是不算什么,想来也是那些人觉得夫君该帮他们于朝堂之上造势。没能得逞,这就去叨扰父亲了。”
  
  马寻认真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不敢来烦我,就去找老丈人。老丈人就难喽,那些同僚的关系难以推却,又难说服我。”
  
  听到马寻这么说,刘姝宁也笑了起来,她的父亲现在就是左右为难。
  
  一边是马寻这里不是好说服的,另一边不只是考虑到同僚的情谊,也有自身政治理念的因素,这都是有冲突的。
  
  不过刘姝宁显然也不会担心太多,因为她的父亲和丈夫,在性格方面有些地方还是比较相似。
  
  作为大明的开国功臣之一,刘伯温虽然有政治主张、有自己的抱负,可是也会选择识时务,舍得放下权力急流勇退。
  
  既然老丈人相召,马寻就陪着刘姝宁回娘家了。
  
  刘姝宁去找她的嫂子、侄子了,马寻就和他的两个大舅哥喝喝茶、聊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