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四 同取富贵! (第1/2页)
等到这支疑似北军的军队全部进入雒阳之后,还有一支大约两三百人的队伍留了下来。
当先一名穿着甲胄的军官模样的人与孙元交谈了一阵,孙元便下令赵然把城门侯所属军队全部召集,下了城楼,与这支军队换防。
谷门的控制权就让出来了?
赵然正疑惑着,孙元拔出腰刀,开始训话。
“宦官无道,祸害天下,太仆袁逢、侍读袁术眼见天下倾颓,不愿与宦官同流合污,遂仗剑而起,决议铲除宦官、废昏君,另立渤海王为新帝!
大军已经进入雒阳城,彼等宦官没有防备,袁氏必然获胜,渤海王必然成为新帝,诸位,如果想要获取富贵的,就跟我一起来,泼天富贵,就在眼前!”
赵然和众士兵被孙元这一番话说的脑子嗡嗡的,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但是架不住孙元的号召,他带头往前冲,一群人迷迷糊糊的也就跟着一起冲了过去。
他们不知道孙元要往什么地方冲,只知道跟着一起冲。
他们迷迷糊糊的就冲向了各自的富贵之路。
袁树那边当然十分顺利,经过训练的六千主力秩序井然的进入了雒阳城,通过谷门,很快抵达了武库所在地。
执金吾袁惃正在武库焦急地等待,眼见袁树终于带队抵达,顿时喜不自胜,立刻下令打开武库,分发武器装备。
特别是盔甲。
在战场上,穿着盔甲全副武装的士兵和没有穿盔甲的士兵的战斗力与存活率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穿上盔甲,就等于多了一条命,若是重甲,更堪称人形坦克,着甲对付无甲,那纯纯碾压局。
但是盔甲这东西制作不易,造价高昂,储存养护也是一笔大的开支,且作为绝对的违禁品,私人持有一旦被查到,那就是造反罪,是要被杀死的。
所以就算私人可以持有,那数量也是相当稀少的,一般的地主豪强就算想要起事造反,能有个五六十副盔甲,那都能算得上是天胡开局。
袁树家大业大,且夺取了不少豪强地主的产业,从这帮家伙手里收获了一批盔甲,他没声张,私吞了。
另外,他在茂陵良庄建设的钢铁作坊的确有很强的技术力和生产力,数年前就开始嘱咐他们私下里打造盔甲,攒了一批。
但是一方面资源有限人力有限,另一方面农具才是主要的生产品,所以几年下来,也就攒了一千一百多副盔甲,并不足以让所有主力全部着甲。
袁氏家族作为一个典型的盛世家族,虽然的确在一些地方有私人部曲武装,也有不少违禁的弓弩,但是甲胄这种东西,数量还没有袁树掌握的多。
那么什么地方的盔甲最多呢?
当然是雒阳和某些地方的武库里。
整个大汉山河,只有这些武库才能合法的拥有大量盔甲、弓弩。
尤其是雒阳武库,那都不单单是武库,甚至还有很多奇葩的玩意儿也在里头储存着。
比如刘邦的斩蛇剑,王莽的头颅,还有传说中孔子穿过的木屐,以及数之不尽的单兵、攻城器械。
这些都是东汉建立以来不断积累的珍贵财富,可以说掌控了雒阳武库,就有问鼎天下的实力,否则就算你有百万兵,没有足够的装备,也很难成事。
须知有些重要的精良装备,其本身制作所需要的时间就是以年来计算的,掌握技艺的技术人员也都在朝廷的控制下。
一般造反起义的农民军就算有资源有技术,又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打造兵器呢?
着甲精锐一万足以打崩十万、二十万无甲的乌合之众,这也是东汉帝国以一万中央军坐镇天下的底气之所在。
而现在,这座武库向袁树敞开了胸怀。
袁树迅速下令没有甲胄的猛士们获取甲胄,没能装备弓弩的猛士们装备弓弩,并且取出两千长矛加强装备力量,又拖出了撞车、云梯等攻城器械,整装完毕之后,便立刻向朔平门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