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94章 联名上书 (第1/2页)
陶夫人他们能做到这样已经极好了,毕竟原本没有多少钱财,又没有任何助力。在这种困境中,他们依然努力想为百姓发声,为正义奔走,这让景春熙不禁对他们的敬佩又增添了几分。
看他们那么焦急,景春熙安抚说:“联名签字,这个可以让七叔他们想办法。”
景春熙想过了,施粥点和卖粮点,那里都摆一本小册子,让领过粥、买过粮的百姓签个名不是难事。这些百姓在艰难时刻得到了帮助,自然会对施粥点和卖粮点心存感激,而签名不过是举手之劳。
就算是直接跟他们道明缘由,愿意签名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么多百姓,签个名、按个手印而已,住在哪儿都不会透露,不会对他们造成安全威胁。
更何况,这些百姓早已被官府的苛政压榨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早就渴望有人为他们发声,为他们讨回公道。
特别知道迫害压榨他们的除了两个府衙的官员,最大的黑手就是皇帝老儿的亲儿子,怕是个个会义愤填膺,想来连造反的心都有。
三个表兄弟低着头沉默不语,面对景春熙,他们都觉得自愧不如,更是痛恨自己的无能。他们深知自己在这样的大事面前显得如此渺小,而景春熙的果断和智慧却让他们不得不佩服。
……
老婆婆一直跟糖霜春桃等在外面没有走,看到陶夫人领着人出来后,又把他们带到了旁边的一个院子。
“慕薇院”三个字的字体和“慕兰院”是一样的,应该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两间院子并排而建,想来里面布局应该也差不多。
只是两个院子离得那么近,景春熙平时却从未注意过。或许是因为她从未想过,自己会和陶夫人一家有如此深入的交集。
“薇姨,这是您原本住的院子吗?”听景春熙这么喊她,陶夫人微怔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对这个称谓也默认了。
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陶夫人称她的嫡姐为兰姐姐,那么这个“薇”字肯定也跟陶夫人的名字有关,这么一喊,果然就对了。可见薇姨两姐妹当初在家中是极其受宠的。
应该是长辈们归乡后才特意给她们建的院子,院子的取名,都对她们意义非凡。每一处细节,每一处布局,都承载着长辈对她们的宠爱与期望。
只是,疼爱她们的亲人早就不在了。
安排陶夫人歇下后,老婆婆并没有离开,而是说:“二小姐留下来几天,老奴就照顾二小姐几天。”看其忠心,令人动容。
老婆婆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执着,她早已将自己的忠心奉献给了陶府,现在老了,临死了还能见到二小姐和小主子,是她的荣幸。
又看着承睿和承智走回前院后,景春熙和春桃几个才退了回来。
景春熙再一次拿起那张纸条看了看,马上做出了决定说:“我们三天后就出发。”
她知道时间安排上有点紧了,但看了陶金的信后也知道不能再拖延,每多耽误一天,建安郡百姓们的处境就会更加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