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 第一卷 第389章 陶夫人回家

第一卷 第389章 陶夫人回家

第一卷 第389章 陶夫人回家 (第1/2页)
  
  话说通告、告示已经张贴了两次,城里城外又是那么大的动静,为什么官府不敢动弹?
  
  那还主要得益于景春熙手握的这方郡守府大印。这方大印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官府行事的依据。没有它,任何命令都无法名正言顺地传达,任何行动都无法得到上级的认可和支持。
  
  话说那两个狗官死后,县衙盖着大印的报告已经送到了郡守府。然而,郡守府却因为没有大印在手,不能把九江郡发生的事继续从官邮往上传。官邮严谨高效,任何文件若无大印,便如同无根之木。
  
  所以,郡丞亲自出马,带了几个爪牙前往京城,逐级上奏。这一路上,郡丞想必是心惊胆战,既要担心自己的前程,又要担心九江郡的局势是否会因他的迟缓而生变。
  
  而留守在家的郡尉大人,临危受命,自然是先明哲保身,万事只要不火烧屁股都只想拖着。
  
  郡尉深知官场的险恶,知道此时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引火烧身。笑话,新的郡守老爷不到,何必那么卖力?做多错多,不做不错。
  
  这不仅是他的处世哲学,也是官场中许多人的生存之道。
  
  面对十几二十万生活热情高涨,但又对官府义愤填膺的百姓,他们哪里敢去质疑通告或是告示的真实性?百姓们的情绪如同一触即发的火药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反正看着告示的内容都是利国利民,深得民心的,传出去反倒是他们的功劳。
  
  通告发出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了秩序,街头巷尾充满了久违的烟火气。郡尉的心也因此安了不少。
  
  他自己连门都不敢出,也只敢让衙差乔装打扮成百姓,对各条街道进行探访。看到外面没出大事,反而一副百姓安乐、国泰民安之景象,也乐得其成,依然关起衙门守着。
  
  这种“眼不见为净”的态度,虽有些消极,但在当前局势下,也不失为一种自保之策。
  
  而第二则告示一出,守城的小头目也有过来报告请示。郡尉自然还是维护那方大印上的内容,命令头目们都按照告示条款来执行。所以政令通行无阻,令行禁止。
  
  守城的士兵们虽心存疑惑,但看到百姓们对新政策的拥护,也便不再多问。毕竟,他们的职责是维护城池的安宁,而不是去质疑上级的命令。
  
  至于浔阳江码头出的事,郡守府和县衙只是略有耳闻。那里本就有驻军具体负责,而且其中的很多猫腻也只有陈郡守懂。涉及利益,陈郡守也不对他们全盘托出。
  
  普通官员和衙差们早已对陈郡守的行为心生不满,老是当替罪羊,得利甚少,还一再帮陈郡守做些祸国殃民的事。因此,出事能不管自然不管,省得惹祸上身。
  
  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虽有些冷漠,但在官场的潜规则下,却显得尤为现实。
  
  誊写并张贴这起告示后的第二天,陶夫人让阿衡给小蛮传了信,表明一家人要见景春熙。
  
  消息传来时,景春熙正在整理一些要带去建安郡的东西。听到陶夫人要见她,她觉得一点都不意外,如果不来才奇怪呢!
  
  这次,景春熙只带了小蛮,没有惊动其他人。
  
  小蛮这段时间,已经对阿衡一家有了些猜测,但是谨记师父的教诲,守口如瓶,也从不追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